鋼琴家 Martha Argerich: 曾非常討厭鋼琴

瑪塔·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1941-)個性很強,歷來我行我素,在國外臨場拒演和不接受媒體採訪的情況時有發生。此次採訪時間雖短,但 阿格麗希 能破例接受采訪,願意回答問題,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瑪塔·阿格麗希 是當今國際樂壇的一位曠世奇才,在當代眾多的鋼琴家中最受矚目,被譽為“女大祭司”。阿格麗希 的演奏華麗輝煌,熱情奔放的宏大氣勢和桀驁不馴的個性氣質,使她在世界鋼琴舞台上獨樹一幟。

超越 “天才階段”, 邁向大師之路 ~~ 紀新

紀新 (Evgeny Igorevich Kissin / Евгений Кисин),1971年10月10日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個猶太家庭,母親是一位鋼琴教師。紀新從小就顯示出驚人的鋼琴天賦,並逐漸成長為享譽世界的鋼琴家,被譽為“20世紀後半葉最驚人的鋼琴天才”。

王羽佳 如何 脫穎而出 成為一代鋼琴女神?

王羽佳 之所以能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中脫穎而出,跟自小紮實的基本功及細膩的音樂處理不無關係。而這位幫她打下全面的音樂基礎的人,正是她的恩師著名鋼琴教育家凌遠教授。   被稱為“救場大王” 2005年,18歲的她還是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學生。第一次救場,救的我們都很熟悉的羅馬尼亞鋼琴家 Radu Lupu,地點是在加拿大,曲目是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這場音樂會得到了好評,被加拿大媒體稱為“一顆誕生的新星”。第二次救場,是替阿格里奇與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這一次引起的好評更多,她的演出之門也由此打開。 王羽佳 在 柯蒂斯音樂學院 (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 時師從格拉夫曼 (Gary Graffman) 教授,和郎朗師出同門,但面對和郎朗的比較時,王羽佳 說自己不是女版郎朗,她曾說:雖然我們都是亞洲人,都上同一個學校,有同一個老師,但我們的性格很不一樣,是不同的藝術家。我覺得我的中國老師感性、很有詩意,外國老師在理論上、分析譜子上面多一點。而中國琴童學得好,是因為中國老師基礎打得很好,而且中國有才的人很多。我說中國鋼琴就像美國體育一樣,很熱門(笑)。 … Read More

凌遠教授 (鋼琴家 王羽佳的老師) ~~ 有關手指的獨立訓練

凌遠教授 (鋼琴家 王羽佳的老師): 一定要把手指的獨立訓練出來,要不然再好的樂感都是很遺憾。   學鋼琴從遊戲入門 我從教56年,孩子們水平比30年前提高了很多。但現在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些令我們擔心。普遍存在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好高騖遠,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現象。鋼琴學會成立後,它可以充當起指揮官的角色,提醒大家:哪漏了、哪冒了 我在印尼長大,小時候,鋼琴專業要求不是那麼高,但是我們那時什麼都學、生活很豐富。現在都在說小學教育要減負,學鋼琴也是這樣,不要給孩子加壓,要讓他們生活得更自然。不要只會彈琴,有時哪怕是看一些畫展,看一些音樂劇,學會一點跳舞,哪怕是滑冰,讓生活更有情趣。出去旅遊一下,比讓孩子在琴房裡練12小時要好。

鋼琴家 盛宗亮 – 對鋼琴由厭生愛

鋼琴,盛載不少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十根小手指在琴鍵上輕拂,爸媽都希望子女品性如琴音般脫俗出塵。身兼作曲、指揮和鋼琴家的美籍華人盛宗亮,1999年4月獲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邀請作曲,用於中國國家總理朱鎔基到訪時的演奏。其殊榮碩果纍纍,包括2001年獲麥克阿瑟天才獎 MacArthur Fellows,這是美國表揚傑出人士最高獎項之一。他除獲50萬美元獎金,更被評審會高度讚揚為「跨越文化新聲」。但原來,小時候他曾因不練琴而被媽媽打,間尺也打斷。文革時被迫離家往青海,於民族歌舞劇團擔任演奏員七年。他對鋼琴由厭生愛,體會到要孩子出類拔萃就得強迫,但懂得適時鬆手,方能讓藝術成為其終身必修課,助其活出精采人生。

玩具鋼琴家 是什麼人?

是 玩具鋼琴 家, 不是 玩具 鋼琴家. 也就是 彈玩具鋼琴的 Artist, 不是喜歡玩玩具的 鋼琴家…..

琴要怎樣教, 聽大師說分明

到底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成為一位好的鋼琴老師?不管是對於學生還是老師來說,答案都相當令人好奇。或許許多人會認為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但身為演奏家、教育家,同時還是20世紀最偉大鋼琴家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入室弟子的堅尼斯(Byron Janis)在累積了近一甲子的教學經驗後所提出的意見,還是非常值得參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