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遠教授 (鋼琴家 王羽佳的老師) ~~ 有關手指的獨立訓練

凌遠教授 (鋼琴家 王羽佳的老師): 一定要把手指的獨立訓練出來,要不然再好的樂感都是很遺憾。

 

學鋼琴從遊戲入門
我從教56年,孩子們水平比30年前提高了很多。但現在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些令我們擔心。普遍存在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好高騖遠,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現象。鋼琴學會成立後,它可以充當起指揮官的角色,提醒大家:哪漏了、哪冒了
我在印尼長大,小時候,鋼琴專業要求不是那麼高,但是我們那時什麼都學、生活很豐富。現在都在說小學教育要減負,學鋼琴也是這樣,不要給孩子加壓,要讓他們生活得更自然。不要只會彈琴,有時哪怕是看一些畫展,看一些音樂劇,學會一點跳舞,哪怕是滑冰,讓生活更有情趣。出去旅遊一下,比讓孩子在琴房裡練12小時要好。有時,家長捨不得讓孩子去玩。家長們從觀念上要改變,不要鑽到技術裡,讓孩子生活得更豐富,這樣孩子才會有更豐富的想像力。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有這種感覺,中國的孩子太沒有想像力了,因為他們生活得太單一了。他不知道高山是什麼感覺,甚至連真正的羊都沒時間去看。
孩子們學鋼琴起步不要太早,四五歲比較合適。入門不一定非要坐在鋼琴前,可以在遊戲中,讓孩子模仿打節拍,模仿舞蹈的節奏、學唱歌,培養他的記憶力和聽力,這樣堅持半年,讓孩子的耳朵和手腳以及心裡的感覺開始得到訓練這個階段常常被忽視,一開始入門就落在孩子的手上,讓他們喪失了想像力和聽覺。學音樂的關鍵是培養聽覺和敏銳的感覺,技術是隨之而來的。如果一上來就讓孩子學手型,孩子彈一個音,卻一點感覺也沒有,手立在鋼琴上就像立在一根木頭上一樣,這是培養不了孩子對鋼琴的喜愛的。
接下來就是要區別孩子是從心裡能感覺到音樂,還是從樂譜上感受到音樂,或是在強迫下感覺到音樂。家長要記住,孩子是學音樂的,不是學手型的,這個觀念改變了,孩子喜歡上音樂了,自然而然就會模仿。從模仿著手,比從理智和機械地反复要有用得多。
我對一部分孩子一年跨三級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很擔憂。我是考級的創辦者之一,也參與考級教材的編寫。當時我的初衷是希望引導業餘學鋼琴的孩子沿著科學的指引一級級走,循序漸進。考級的曲目就是告訴他們,要沿著這個程度、曲目範圍,穩定地學到十級,就算學會了鋼琴。設這麼多級,就是想告訴他們,不要著急,並不是說只彈這幾首曲子就算學會了。可是考級這20年過來,變得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有人認為自己很有才能,可以跳級,這就誤解了我們的原意。

其他鋼琴名人故事:
鋼琴家 Martha Argerich: 曾非常討厭鋼琴: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5680
超越 “天才階段”, 邁向大師之路 ~~ 紀新: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5334
王羽佳 如何 脫穎而出 成為一代鋼琴女神?: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4763
兩歲半偶然接觸鋼琴,四歲半成為鋼琴小童星 ~~ Evan Le: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4348
鋼琴家盛宗亮 – 對鋼琴由厭生愛: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1796
郎朗母親的反思 ~~ 榮光有多麼巨大,母親內心的酸楚與感慨就有多麼深重!: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4511
郎朗:父親的“重壓”成就我的鋼琴夢: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1065
“鋼琴王子” 李雲迪 的成長記: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1063
小時候的李雲迪: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7076
更多學習鋼琴資訊: http://www.tongtuning.com/wordpress/category/learning-music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