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與大部分樂器在現代通常會調到 A440,也就是中央 C 上方的 A 音振動頻率為 440 Hz。這個標準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經過歷史演變與國際協議才逐漸統一。A440 的確立,讓世界各地的樂器製造商、調音師與音樂家能夠在同一基準下演奏,避免因音高差異而產生混亂。
歷史背景
-
標準化之前:不同地區、不同樂團使用的音高各不相同。
-
19 世紀的法國常用 A435。
-
部分德國樂團則使用 A450 以上,音高明顯偏高。
-
-
1939 年倫敦會議:國際上首次建議將標準音定為 A440。
-
1955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將 A440 定為全球標準音高(ISO 16)。
為什麼選擇 A440
-
折衷方案:介於較低的 A435 與較高的 A445–A450 之間,取得平衡。
-
科學與實用性:440 Hz 是一個簡單、整齊的數字,方便用音叉或電子設備產生。
-
一致性:讓樂器製造商、調音師與樂團能在同一基準下合作。
現代實踐
-
大多數鋼琴:仍以 A440 為基準調音。
-
部分歐洲樂團:偏好 A442 或 A443,音色更明亮。
-
古樂團體:有時會使用歷史音高(如巴洛克音樂的 A415),以符合當時的演奏習慣。
Reference:
Wikipedia – A440 (pitch standard)
Millers Music – Should a Piano Be Tuned to A440 or A442?
在音樂界,關於標準音高應該是 A440(中央 C 上方的 A 音為 440 Hz)還是 A432(432 Hz)的爭論由來已久。A440 是現今國際標準音高(ISO 16),而 A432 則常被稱為「威爾第音高」(Verdi Tuning),因為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曾倡導使用這個音高。這場爭論不僅涉及音樂史,也牽涉到音色美感、演奏習慣,甚至哲學與身心靈的觀點。
歷史背景
-
A440:1939 年倫敦會議建議採用,1955 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確立為全球標準。
-
A432:19 世紀時曾被部分音樂家(如威爾第)推廣,認為更接近人聲與自然共鳴,但未成為國際標準。
支持 A440 的理由
-
一致性:提供全球統一的基準,方便樂團與樂器製造商協調。
-
音色亮度:較高的音高能帶來更明亮、更有穿透力的聲音,適合大型音樂廳。
-
產業標準:大部分樂器、調音器與錄音設備皆以 A440 為基準。
支持 A432 的理由
-
音色溫暖:許多音樂家與聽眾認為 A432 聽起來更圓潤、柔和。
-
歷史依據:威爾第與部分 19 世紀音樂家偏好 A432,認為更貼近人聲特質。
-
自然與身心靈觀點:有人主張 A432 與自然頻率或地球振動更和諧,甚至對身心有益(但缺乏科學證據)。
實際情況
-
A440 與 A432 的差異其實很小,僅約 三分之一音。
-
偏好多半來自 主觀聆聽感受 與 文化習慣。
-
現代樂團有時會調至 A442–A445 以獲得更明亮的音色,而古樂團體則常用 A415 以符合歷史演奏風格。
Reference:
A432 vs A440: Which Tuning Standard is Better?
Tuning Standards Explained: Differences between 432 Hz vs 440 Hz
432 Hz vs 440 Hz (Differences, Tuning, Which Sounds Better)
雖然現代鋼琴大多數都以 A440(中央 C 上方的 A 音為 440 Hz)作為國際標準音高,但實際上,鋼琴調音時是可以依照需求選擇不同的基準音(diapason)。這取決於演奏場合、樂團習慣、歷史風格,甚至鋼琴本身的狀況。
常見的替代基準音
-
A442 / A443
-
常見於歐洲樂團,音色更明亮,穿透力更強。
-
有助於鋼琴與管弦樂團融合。
-
-
A435
-
19 世紀法國常用的音高。
-
有時用於歷史風格演奏。
-
-
A415
-
巴洛克音樂常用的音高。
-
約比 A440 低半音,音色更溫暖、深沉。
-
-
A432
-
又稱「威爾第音高」,部分音樂家認為更自然、圓潤。
-
在身心靈音樂領域也頗受推崇。
-
實際考量
-
鋼琴狀況:
-
老舊或結構較弱的鋼琴,可能無法承受較高張力(如 A442 以上)。
-
在這種情況下,調音師可能建議使用稍低的音高(如 A435–A438)。
-
-
合奏需求:
-
若與其他樂器合奏,最好與對方的基準音一致。
-
獨奏時則有更多自由選擇。
-
-
調音師建議:
-
專業調音師能依照需求設定不同基準音,但也會評估鋼琴是否能安全承受。
-
Leave a Reply